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政务服务领域的深入应用,政府非税票据电子化管理成为了建立现代财政非税票据管理制度必然要求. 为了纵深落实“放管服”、“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要求,贵州省财政厅依托非税票据一体化系统,借助贵州省大数据技术优势,数智赋能,实现了非税票据管理工作五大全面升级.
贵州省财政厅通过统筹系统建设、预算和支出安排,以及关键设备采购,实现了财政电子票据所用票据单位的全覆盖。自2019年5月以来,全省7类13种财政票据全部实现电子化管理。超过18000家行政事业单位、社会组织、330多家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以及1600多家乡镇卫生院都已全面启用电子票据。贵州省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全省所有财政票据种类、所有用票单位财政电子票据全覆盖.
采用“订单式”管理模式,贵州省财政厅依托唯一的“缴款识别码”,实现了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的全流程控制. 通过与系统设置执收项目、缴款、开票时限等手段,全省各级财政实现了资金监管和执收监督. 此外,通过唯一的“执收项目识别码”控制,全省各地不能新增项目,有效地规避了乱设执收项目或不按项目执收等违规收费现象。这种新模式将权力关进了“数据铁笼”,切实保障中央降费政策的落地执行.
为了推进“放管服”改革工作,贵州省财政厅制定了统一接口规范,实现了业务办理、缴费、开票的全链条打通. 执收单位按照接口规范要求,改造业务管理系统,重构业务管理流程,消除数据烟囱和系统壁垒. 这一举措有效优化了营商环境,提升了办事效率.
贵州省财政厅通过人行前置系统实现了非税票据一体化系统、TIPS系统(人民银行国库信息处理系统)与TCBS系统(国库金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的互联互通. 通过数据传输取代了原来的纸质划库单,将非税收入专户资金5个工作日内线上自动划缴国库,大大减少了资金清缴过程中的人工操作流程,提高了非税收入清缴时效。这一改进真正实现了政府非税从开单、缴款到入库的全流程控制,极大地提高了非税收入收缴管理能力。
贵州省财政厅注重信息化建设,不断优化和升级非税票据管理系统. 借助贵州省大数据技术优势,系统能够实现对大量数据的高效管理和分析,提供全面的决策支持。同时,系统也提供了便捷的查询、打印等功能,为各级财政部门和用票单位提供了更便利的服务.
贵州省财政厅依托非税票据一体化系统,通过全覆盖、全流程控制、全链条打通、数据传输和信息化建设,成功实现了非税票据管理工作的全面升级. 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政府服务效率和群众满意度,还为贵州省财政部门的现代化转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贵州省的经验和做法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非税票据管理系统的应用将继续推动财政电子化管理的发展,实现更高效、更便捷的政务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