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宁波市教育局启动了一项名为“课程援凉”教育帮扶行动,旨在推动教育帮扶向内涵转型. 该行动创新地实施了“1+5体系”,以课程建设为核心,构建了教师队伍、教研支撑、课题引领、经费保障和技术支撑等五大保障体系. 此举为省凉山州教育帮扶提供了新模式.
据悉,这一教育帮扶工程将重点开展六个项目,即“课程共建”、“师训共进”、“教学共研”、“课题共创”、“经费共助”和“技术共融”,以全面推动凉山州教育高质量发展. 每年,至少投入50万元用于课程建设. 同时,帮扶工程以宁波和凉山州教研工作为核心,建立了常态化分层协作机制. 根据“整体推进、逐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改进”工作理念,有效促进了市县两级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明显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教师队伍能力、学生综合素养、学校管理水平”等方面.
该帮扶工程还建立了“课程+学段+地区”推进机制和清单化工作机制,并逐年扩大帮扶范围. 从2023年开始,高中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将作为试点科目,覆盖凉山州10所普通高中以及盐源、喜德、越西三所初中学校。到2025年,将逐步实现多学科、全区域覆盖,真正实现教育帮扶实效。
通过这一行动,宁波市教育局为教育帮扶提供了创新思路和具体举措。该行动推进将进一步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内涵建设. 这对于凉山州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经验和模式。
(记者 史望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