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来临,上海各儿童专科医院迎来择期手术预约高峰. 根据儿科医院统计数据,疝气手术占了其中一半以上比例. 那么,儿童“疝气”究竟是什么?以下是笔者整理九个最常见问题及其解答,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儿童“疝气”基医学知识. *
疝气,实际上是一种俗称。专业名称为腹股沟疝,其中以腹股沟斜疝最为常见. 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先天疾病,由于鞘状突未闭合导致腹腔内器官突出。儿童腹股沟斜疝在新生儿中发生率约为1% - 5%,而早产儿发病率可上升至9% - 11%。此外,研究表明,儿童腹股沟斜疝发病率与出生体重呈明显相关,出生体重越轻,患病概率越高. 男孩比女孩更容易患病,男孩发病率是女孩3-4倍,且在1岁以内发病率最高,生后第一个月达到高峰。无论男女,腹股沟斜疝均常发生在右侧. 腹股沟斜疝属于先天发育异常导致疾病,其具体原因与胚胎期生殖腺移位和鞘状突闭合过程密切相关. 如果鞘状突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未能正常闭合,腹腔内肠管等组织便可以通过未闭合鞘状突经腹股沟管突出,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嵌顿到内.
大多数腹股沟斜疝并不具备遗传. 尽管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父母和子女都患有腹股沟斜疝情况,呈现一定家族聚集现象,但目前研究显示,对于特发腹股沟斜疝,即除局部存在腹股沟斜疝症状外,没有其他系统脏器组织畸形,尚未发现明确遗传致病因素. 而伴有合并症腹股沟斜疝则除了局部斜疝症状外还伴有其他系统症状,对于这类斜疝已经证实存在明确遗传致病因素,包括染体异常,如别分化异常、微缺失综合征和单基因病等. 不过,这类斜疝在儿童腹股沟斜疝中并不常见。
最主要症状是单侧或双侧腹股沟区域出现肿块,也就是我们常说“小肚子”. 这个肿块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先天,通常在新生儿第一次哭闹时就可以观察到. 其次,是可复,当孩子哭闹、剧烈运动或用力排便时,腹腔内压力增加,肿块会明显可见;而孩子安静或平卧后,肿块则会自行消失。当肿块卡住而发生嵌顿时,局部肿块就无法自行消失,局部皮肤则会出现红肿,引起孩子疼痛不适.
......(此处省略300字)
对于儿童“疝气”,手术是唯一治疗方法。手术前,医生会对患儿进行全面身体,确保手术可行. 手术时间通常选择在患儿身体状态良好、疝气没有嵌顿情况下进行. 手术时,医生会通过一个小切口将腹腔内器官放回腹腔,并将腹股沟壁强化以防止再次突出. 手术后,患儿需要注意伤口清洁和护理,避免剧烈运动和用力排便. 定期复诊以监测恢复情况,并根据医生建议进行相关康复训练.
儿童“疝气”是一种常见疾病,但随着医疗技术发展,手术治疗已经变得更加安全和有效. 通过了解和提高对儿童“疝气”认识,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保障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