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设“无废城市”大背景下,城市医疗收运处置管理受到越来越多关注. 如何更好地保障医废及时收运、安全处置,是当前医废收运处置企业首要任务。
7月12,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上海城投旗下上海环境集团获悉,作为上海市唯一一家医废收运处置单位,该集团承担着上海全市100%医废收运处置工作,近年来持续推进医废业务数字化转型,于前建成了国内首个覆盖医废收运处置全流程业务“上海医废数字化全流程服务平台”。
针对医废产量高现状,借助数字化手段,挖掘车辆运输潜能,提升运输效率. 将管理对象从医废车“缩小”到车厢内一个个医废周转箱,构建车厢内部装载模型,借助物联网技术,实时掌握医废箱状态,进而掌握车辆装载情况。
结合物联网技术和收运APP使用,通过数字化平台对装载率考核,让每个车次尽可能满载,提升车辆运能,并实现了精细化管理,做到对每一箱医废轨迹全程可追溯.
针对医疗机构点位分散问题,建立了科学调度体系. 结合上海医废处置基地布局、六千多家医疗机构产废特点与位置分布,通过调度系统智能算法,生成科学线路排班,对各类车型进行合理搭配.
在部分城区,他们采取“小车上门收,大车跑驳运”策略,充分发挥“大车装得多,小车跑得快”优势,并结合科学调度算法,将多个地理位置较近、产废量较少、使用同一箱型点位合并为一车收运,优化后线路排班数量减少了10%。
收运线路优化方案依模型和更精准数据采集,上海环境突破医废产量波动大难题. 在总结提炼十余年医废收运历史数据基上,技术人员找准周期、季节医废产量变化规律,形成产废量模型.
从具体业务指标上看,在不增加运能前提下,服务客户能力提升20%,从5334家客户上涨到6398家;车辆运输能力提升,满载收运比例从85.5%提升至95%,提升10%;人均效率提升,每人每天收运量从2.08吨提升至2.38吨,提升14%。
某医院产废量预估在解决业务痛点同时,上海环境还通过数字化平台建设,将全部业务流搬到线上,用化手段全程追溯,实现了医废“一物一码”管理.
上海医废数字化全流程服务平台建成,为医废收运处置提供了一种全新解决方案,有效提升了运输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了医废安全处置和可追溯. 未来,上海环境将继续推进医废业务数字化转型,不断创新,为建设“无废城市”做出更大贡献.
(以上文章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